我们选取美股阿特斯太阳能、大全新能源和A股隆基股份、东方日升4家光伏板块上市公司作为可比公司,其2019-2021年平均PE为19.2/10.8/9.5倍。
这就带来一个深刻的问题:如果对美多晶硅继续征收双反税,那《中美贸易协议》的增大太阳能级多晶硅的进口该如何实施呢?或者说是否能在双反税下完成进口美国多晶硅?TestPV 在☞☞《深度:贸易协议签字,光伏要变天》中作出分析,打开中美光伏贸易大门,解决进口多晶硅贸易障碍有三条路:1. 取消双反:取消所有对多晶硅的双反保护,让多晶硅进口回归正常贸易;2. 关税配额:经过行业调查后,发布进口美国多晶硅的免税或减税配额;3. 保税加工:调整之前的二次双反政策,允许多晶硅来料加工保税贸易。多晶硅保税贸易就是指进口多晶硅料后,经过我国国内加工的多晶硅产品(电池或组件)再次出口后,所进口的多晶硅料不需要交双反税。
随着中美光伏贸易大门的打开,一旦美国Hemlock新产能开始投产,Wacker产能开足,他们的多晶硅成本到底是多少呢?相对于中国多晶硅企业是否还有优势呢?结语对美国多晶硅继续实施双反对我国光伏产业一定是利好吗?TestPV认为:1. 现有美国多晶硅的成本高于中国,考虑通过取消二次双反,允许多晶硅保税贸易,有助于降低美国光伏组件成本,打开美国光伏应用市场,对于中国光伏组件企业是重大利好!2. 继续对美国多晶硅实施双反,可以避免美国多晶硅的产能一下子释放,对我国多晶硅企业的成本造成威胁,从而纵虎为患,造成国内多晶硅行业的垮台。能增加美国多晶硅料进口的,也只有返回美国本土光伏市场消耗。与美国多晶硅无法进入中国市场相对应,自双反以来,中国光伏电池和组件几乎与美国市场失之交臂。当然,如果增加了从中国出口美国电池、组件的量,那可能就会影响现有的中国以外地区出口美国的电池组件数量日前《自然光子学》发表了一篇论文,介绍了科研团队在高效稳定层状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方向的重要进展,这项研究由吉林大学、南京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的多位学者共同完成。
张立军也是这篇论文的通讯作者之一,论文是关于三维全无机钙钛矿以及其在太阳能电池领域的应用。他还表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商业化应用正面临两个严峻挑战:材料和器件的稳定性以及含铅带来的毒性。国家能源局江苏能源监管办日前介绍,截至目前,全省风电、光伏装机量占全省发电总装机的19%左右。
江苏能源监管办开展省内新能源并网消纳专项监管,鼓励新能源企业配置储能设施,支持储能项目参与电力辅助服务市场,以市场化手段破解新能源消纳矛盾。在去年国庆期间运行启停调峰市场,江苏燃机电厂、储能电站首次参与市场,充分发挥了储能移峰填谷作用。供电部门落实监管要求,加大电网建设投资,为消纳清洁能源创造更大空间。随着清洁能源高比例接入、区外来电规模增大,电网调峰矛盾日益加剧
4. 尽快推动取消多晶硅双反,进而推动USTR取消对华光伏双反,让中国光伏企业顺利引领全球光伏发展。所以TestPV认为,唯一的可能就剩对美国多晶硅的来料加工保税贸易。
对于第三点,就只能看自然竞争状态下进口硅料和国产硅料可能的价格和技术区别了。使用从美国进口的多晶硅制成的电池组件又出现三种可能性:一是自产自销,用于中国国内市场:在双反税下已无实现可能;二是出口到美国,此时的电池组件也不会受到美国保障税政策的影响,不必缴纳关税,可以借此打开一部分美国市场;三是出口到其它国家,对比采用国内多晶硅并没有什么不同。美国EIA所预测的2020年20-25GW,异常增长的装机量足以让全球组件市场都吃的很开心。进一步说,现在即便不对美国多晶硅产业实施双反,美国多晶硅料也没有任何成本优势。
冬末之际,处处都洋溢着光伏春天到来的气息,然而,光伏人还没缓过神来,1月18日商务部发布公告:自2020年1月20日起对原产于美国和韩国的太阳能级多晶硅继续征收反倾销税,对原产于美国的太阳能级多晶硅继续征收反补贴税,实施期限为5年。除非美国商务部在未来一个月内释放出极大的善意,直接宣布对华光伏双反五年复审结果为无需继续双反,随后中国商务部接到行业请求,认为无需继续执行对美多晶硅双反这时候谁的神经都是很紧张的,商务部却不适时宜地撩了一下USTR的底线对于关税配额,201保障税有部分电池关税配额,但没听说双反也会有配额,这点也难以期待。而1月15日,中美贸易协议的签字给中美光伏行业打开了一扇和解之门。正当美国多晶硅企业眼前一亮之际,正当美国太阳能行业协会(SEIA)准备和USTR聊聊中美光伏关税之际,商务部突然宣布,经过五年复审决定继续对美国多晶硅实施双反。
3. 现阶段看,国内多晶硅企业仍有竞争力,但《中美贸易协议》给国内多晶硅企业敲响警钟,贸易大门即将打开,不能再躺在关税保护的怀抱里苟且了,进一步降低成本才能保证我们的领先优势。而根据美国对华双反的规定,如果能证明出口到美国的电池、组件所用的原材料是美国产的多晶硅等,电池、组件对应的关税也不复存在,而201条款的关税也将消失。
今年1月,光伏注定将不太平!在中美贸易谈判签字的大背景下,美国贸易代表处USTR率先释放出信号1. 201光伏电池关税配额有望增加一倍;2. 对华光伏双反五年复审征求意见中;而上周签字的《中美贸易协议》明确指出:未来两年我国将在2017年基数上增加不少于2000亿美元的自美进口产品,包括美国太阳级多晶硅、晶棒/晶片设备、电气设备、光伏电池/光伏组件。然而值得考虑的是,计算美国多晶硅现有成本的前提是因为美国丧失中国市场而关闭了一部分多晶硅工厂,要么就是Hemlock的老产线成本,要么就是Wacker新产线没有开足产能的成本。
对于这一点,TestPV认为大可不必担心。难怪美国EIA近日对2020年美国光伏装机量做出了极其乐观的预测:由2019年13GW新增装机增加到2020年20-25GW(☞☞光伏产品出口美国,到底需要缴多少税?)。如果商务部允许放开多晶硅保税贸易,会涉及到几乎60-70%的多晶硅出口吗?保税贸易是否对国内多晶硅市场造成冲击,还是要看中美多晶硅的成本。此前,TestPV根据IHS全球 142GW的预测分析美国2020年可能是16GW。对于正陷入僵持阶段,光伏贸易几乎为零的尴尬局面将是破局。保税贸易放开的可能倘若保税贸易放开,美国多晶硅企业是否能对我国多晶硅产业造成冲击?当国内多晶硅企业为最新中美贸易协议而感到危机重重时,商务部继续对从美国进口的多晶硅征收双反税的这一决定的下发无疑让其松了一口气。
目前看来,第一条路已经堵死,最起码短期内对美国多晶硅的双反税不会减少或者取消。按照这样的逻辑,在双反继续的情况下,取消多晶硅二次双反,允许实行保税贸易,也能让来自美国的多晶硅回到美国市场。
除了保税贸易,你还能想到哪些增加美国的多晶硅进口的方法?欢迎在留言区给出的意见。美国多晶硅的技术和成本竞争力到底如何呢?根据今日媒体报道,有多晶硅专家分析认为,由于美国近年来多晶硅的发展几乎处于停滞状态,现在美国多晶硅成本不会低于10美元/kg,而我国进口多晶硅的平均价格只有6.7-8.3美元/kg,国内企业如东方希望预期可实现6美元/kg的多晶硅成本,大全新能源6.5美元/kg(☞☞成本40元,价格大跳水,东方希望12万吨多晶硅成功投产)。
这样,用美国多晶硅原材料生产的电池、组件都能按正常贸易进入美国市场,也将大大降低美国市场的电池、组件产品价格。保税贸易或为突破点所谓保税贸易,就是通过缴纳保证金,并保证货物报关入境后,经过加工复出口,或者通过过境运输,从另一口岸报关出境,然后经过核销,退还保证金的贸易形式。
对于美国多晶硅企业双反税率如下:又双叒叕继续双反,商务部难道没有仔细阅读最新中美贸易协议吗?如何解决矛盾自2012年我国对美国多晶硅征收双反税,特别是2014年实施二次双反以来(二次双反针对进口美国多晶硅的保税贸易),我国几乎已不再从美国进口多晶硅,也正因为如此,中国多晶硅产业获得了五年黄金发展。然而尽管中国国内装机量依然是全球之首,但中国光伏行业对出口市场依然有相当的依赖。即便在双反税不断下降后,美国又祭出了201、301保障条款,中国产光伏电池和组件基本与美国十多吉瓦的市场无缘,光伏逆变器的出口成本也猛增。因此,放开多晶硅保税贸易,除了出口返销美国市场外,美国的多晶硅料几乎没有竞争优势。
这就带来一个深刻的问题:如果对美多晶硅继续征收双反税,那《中美贸易协议》的增大太阳能级多晶硅的进口该如何实施呢?或者说是否能在双反税下完成进口美国多晶硅?TestPV 在☞☞《深度:贸易协议签字,光伏要变天》中作出分析,打开中美光伏贸易大门,解决进口多晶硅贸易障碍有三条路:1. 取消双反:取消所有对多晶硅的双反保护,让多晶硅进口回归正常贸易;2. 关税配额:经过行业调查后,发布进口美国多晶硅的免税或减税配额;3. 保税加工:调整之前的二次双反政策,允许多晶硅来料加工保税贸易。多晶硅保税贸易就是指进口多晶硅料后,经过我国国内加工的多晶硅产品(电池或组件)再次出口后,所进口的多晶硅料不需要交双反税。
随着中美光伏贸易大门的打开,一旦美国Hemlock新产能开始投产,Wacker产能开足,他们的多晶硅成本到底是多少呢?相对于中国多晶硅企业是否还有优势呢?结语对美国多晶硅继续实施双反对我国光伏产业一定是利好吗?TestPV认为:1. 现有美国多晶硅的成本高于中国,考虑通过取消二次双反,允许多晶硅保税贸易,有助于降低美国光伏组件成本,打开美国光伏应用市场,对于中国光伏组件企业是重大利好!2. 继续对美国多晶硅实施双反,可以避免美国多晶硅的产能一下子释放,对我国多晶硅企业的成本造成威胁,从而纵虎为患,造成国内多晶硅行业的垮台。能增加美国多晶硅料进口的,也只有返回美国本土光伏市场消耗。
与美国多晶硅无法进入中国市场相对应,自双反以来,中国光伏电池和组件几乎与美国市场失之交臂。当然,如果增加了从中国出口美国电池、组件的量,那可能就会影响现有的中国以外地区出口美国的电池组件数量
日前《自然光子学》发表了一篇论文,介绍了科研团队在高效稳定层状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方向的重要进展,这项研究由吉林大学、南京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的多位学者共同完成。张立军也是这篇论文的通讯作者之一,论文是关于三维全无机钙钛矿以及其在太阳能电池领域的应用。他还表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商业化应用正面临两个严峻挑战:材料和器件的稳定性以及含铅带来的毒性。一条柳暗花明的研究之路在陈永华与张立军团队开展实验与理论结合的深入研究的同时,黄维从实验设计、定期的讨论、文章撰写等方面对论文进行了全方位的指导。
这一观点在2019年8月发表于《科学》的另一篇论文中得到证实。最终,科研团队发现问题出在器件结构、测试夹具以及衬底电极图案的设计上。
这篇论文发表之后得到了学术界和产业界的高度关注。于是,张立军带领学生虞士栋开展了基于量子机制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模拟。
陈永华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杂原子的引入可以增强钙钛矿器件的稳定性,但是效率相比于报道有很大的差距,在经历多次失败之后,我们的效率提升到了18%以上,这在当时是一个破纪录的效率。困难来自于我们对认证工作的不熟悉。